這是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廠區內的肉製品生產線。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上海市食藥監局22日表示,初步調查表明,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涉嫌有組織實施違法生產經營食品行為,並查實了5批次問題產品,涉及麥樂雞、迷你小牛排、煙熏風味肉餅、豬肉餅,共5108箱。
  上海市食藥監局副局長顧振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我們發現公司的一些違法行為,並非某個人的行為,而是公司有組織的一個安排。”
  上海市食藥監局還通報,已緊急約談22家下游食品流通和快餐連鎖企業。初步查明,麥當勞、必勝客、漢堡王、棒約翰、德克士、7-11等連鎖企業及中外運普菲斯冷凍倉儲有限公司、上海昌優食品銷售有限公司、上海真興食品銷售有限公司普陀分公司等9家企業使用了福喜公司的產品,目前已封存相關產品總計約100噸。
  “執法人員20日晚間過來時,穿著制服,開著執法車,拿著執法證,為什麼保安要阻攔一個多小時?”
  “對於媒體曝光的使用過期食品原料等情況,這件事情你們核查了嗎?”
  “拿你們的質量管理體系,和記者反映的、看到的、拍到的照片相對照,哪些是違反了你們原來規定的?”
  這也是22日上海市食藥監局局長閻祖強再次約談福喜投資方、歐喜投資中國區深加工部總經理楊立群時,一開始就拋出的三個問題。
  核實身份需要1個多小時?
  楊立群解釋稱,那時正好是周末的晚上,保安看到這事後彙報給當時不在場的公司領導,但只說是現場來了很多媒體,因此公司決定:狀況還不清楚,如果是媒體朋友的話,暫時不要進去。“當我們知道了是政府執法人員的時候,就立刻放行了,這裡面的確有一個時間差。”
  讓人難以信服的是,在現代通訊技術如此發達的時代,面對手持執法證、開著執法車、身穿制服的執法人員,核實到訪的究竟是“媒體記者”還是“執法人員”,居然需要1個多小時的時間?
  質量體系只是執行出現偏差?
  針對質量體系,楊立群說,公司有著明確嚴格的管理體系,正在深度挖掘執行過程中的精準性和全面性。大的食品管理體系框架文件是全面的,需要特別關註在執行過程中的偏差出現在哪裡。
  這種說法,閻祖強表示不能接受。“企業應該是以誠信為底,以法律為中心。違反了法律、制度和公司原有的質量管理體系,都不可原諒,用糾偏和精準度都不能接受。”
  閻祖強要求企業調查組提交書面報告,依法配合上海市食藥監局的調查,不得隱匿和銷毀證據,不得掩蓋事實,不得篡改生產記錄、檔案、過程,如果一經發現有上述等行為,將嚴肅依法加重處理。
  違法行為是公司有組織的安排
  就在21日晚間,處於輿論漩渦的福喜集團發佈聲明稱,已經成立調查小組,管理層相信,“本次事件是一起個體事件,集團願為整個事件承擔全部責任”。
  對此,上海市食藥監局副局長顧振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發現公司的一些違法行為,並非某個人的行為,而是公司有組織的一個安排,所以我們初步暫定這麼一個結論。對於這些所謂的過期食品的處置,公司有一套相應的制度,有相應的記錄,所謂的制度也好、記錄也好,都是與我們國家法律法規相違背的。”
  上海福喜質量部經理在被約談時也曾明確表示,對於過期原料的使用,公司多年來的政策一貫如此,且“問題操作”由高層指使,並稱需要至少廠長以上的同意才能實施。
  福喜內部調查報告仍未出爐
  福喜集團又是如何承擔全部責任的呢?上海食藥監局表示,截至22日16時,仍然沒有收到來自公司內部調查組的調查報告,或者公司對這些質疑的結論和意見。
  “為了最大程度牟取暴利,將不合格的產品轉嫁到消費者身上,降低自己的生產成本。”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厲曙光表示,涉案人員操作起來駕輕就熟,這絕非是一種偶然或者個體的行為,一經查實應嚴懲重處。
  至於有組織的行為源頭究竟在哪裡?違法行為持續了多長時間?上級集團是否知情?這些問題有待監管部門進一步調查。
  各方反應
  上海福喜反應最遲,稱只是一起個體事件
  麥當勞20日晚發表聲明說,已第一時間通知全國所有餐廳,立即停用並封存由上海福喜提供的所有肉類產品,併成立調查小組,對上海福喜及其關聯企業展開全面調查。
  百勝集團21日凌晨表示,已要求旗下餐廳即刻封存並停用上海福喜提供的所有肉類食品原料,涉及的肯德基部分餐廳的兩款早餐產品將出現短期斷貨情況,而必勝客相關牛肉產品也會出現臨時斷貨。
  星巴克21日晚間發表聲明,否認與福喜食品及福喜在中國的任何其他公司有直接的業務往來,稱僅有一家供應商的一款產品原料來自上海福喜,目前已全部下架。
  較之關聯方的快速反應,事件主角上海福喜較為遲緩。直到21日晚間,上海福喜才在其網站上發表聲明並表示歉意,稱對有關報道高度重視,並表示公司管理層第一時間已接管此事。公司已成立調查小組,全力配合相關監督管理部門的調查,並同步進行內部調查。福喜集團管理層相信,本次事件是一起個體事件。集團願為整個事件承擔全部責任,並將迅即徹底地採取適當行動。
  專家釋疑
  洋品牌為何在中國市場頻陷“質量門”?
  上海泛洋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劉春泉認為,中國現行法律法規設定的違法成本低,是國際品牌屢次“犯險”的主因。而在歐盟,觸犯反壟斷法規的公司最高將被處以相當於違規年營業收入10%的罰款。2011年4月,日化巨頭聯合利華和寶潔公司因操縱洗衣粉價格遭歐盟反壟斷機構處以近3.2億歐元罰款。
  相比之下,一些洋品牌在中國即使出了質量問題或欺詐案件,罰單往往只有幾十萬元,根本感覺不到“痛”。堪稱國內處罰“大單”的沃爾瑪連鎖店銷售假“綠色豬肉”案,最終罰款也只有269萬元。
  專家認為,一些國際大品牌到了中國之後對自己的商業信譽不夠重視,與整體的商業環境也有關係。一方面是消費者有“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的心理,另一方面我國相關法律也仍有健全和從嚴的空間。
  上海市食品安全辦公室專家組成員沈建華說,在國外如果發現類似事件,企業會徹底完蛋,永無再生之日,不僅被罰得傾家蕩產,也會遭到合作伙伴的拋棄。而在中國,企業違規後可能“借屍還魂”,重新註冊一個公司,“制度上亟須補好缺口,避免企業違規卷土重來。”沈建華說。
  為何監管部門從未發現上海福喜的違法行為?
  一位不願具名的基層監管人員表示,在現行的食品安全分類監管體制下,在往年的監管中被認為食品安全風險等級低的大型企業,監管抽查的力度不如小作坊來得密集,這也給了歷史記錄良好的福喜漏網之機。
  上海市商業經濟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齊曉齋說,企業是食品安全的首要責任人,必須執行良好生產規範、謹守誠信底線,但監管的力量也必不可少。應增強監管的主動性,從源頭上加強對生產加工企業的監督管理,增加抽檢力度,不可因企業的歷史記錄而掉以輕心,實現“拉網式”排查,逐步建立食品追蹤識別標誌制度,讓不法企業無處可逃。
  有業內人士指出,獎勵食品安全的舉報人同樣是完善食品安全鏈條的重要一環。針對食品安全中媒體先曝光、監管部門屢屢被動執法的現狀,明確獎勵數額和保護措施的食品安全舉報人制度也值得探索。
  各地排查問題食品
  廣東
  封存必勝客餐廳使用的福喜問題肉萬餘公斤。
  杭州
  查封上海福喜原料近8千公斤。
  內蒙古
  查處上海福喜食品公司供應的問題產品700多公斤。
  成都
  封存9.6噸福喜肉製品。
  南寧
  查扣6家必勝客店的福喜問題肉製品。
  西安
  三家洋快餐店的福喜食品被下架。
  沒有誠意的聲明
  輓救不了受損信譽
  使用過期食品,還聲稱“吃不死人”;面對政府監管部門檢查,就是不開大門;面對質疑,堅稱是“個體事件”。對福喜這樣的不良商家,人們不禁要問:商業信譽“過期”還能再回爐嗎?
  依法配合調查是義務,更是公司必須承擔的法律責任。可上海福喜的保安就是能“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將執法人員攔在門外。這一個多小時福喜廠區內到底發生了什麼?應當給監管部門和公眾一個回應。
  而在調查還沒有定論時,福喜集團就發表官方聲明稱:相信這是一起“個體事件”。看來,福喜對“個體”的定義與公眾理解的有很大差異。如果沒有被曝光,這一“個體事件”還會持續多久呢?
  上海福喜母公司是國際食品巨頭美國福喜集團,是一家“百年老店”。作為消費者信賴的國際品牌,更應該珍惜自己的商業信譽,加強對自己旗下所有企業、品牌的管控,確保守住食品安全的底線。如果抱著賺錢第一、守法第二的態度,無疑是捨本逐末。
  聲明中,福喜集團稱將對事件承擔全部責任。目前公眾需要的不只是表態,更需要實際行動:迅速開展自查,相關違法行為到底持續了多長時間?問題產品有沒有被消費者在下游快餐店吃掉?如果有,如何對消費者進行賠償?公司的哪些人員該為此擔責?
  此事說明,不是所有大品牌都代表著高品質;過往記錄良好,也不能放鬆監管和審查。在食品安全領域,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小石子,都可能導致消費者咯掉牙齒。
  誠信為本,法律為界。不是“吃不死人”就可以為所欲為。沒有誠意的聲明輓回不了所犯的過失,更輓救不了碎了一地的商業信譽。
  本版文字均據新華社  (原標題:上海福喜涉嫌有組織實施違法行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l44kleuu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